2023 仍然还在开始,2024 会走到哪里呢

目录:

其实本来刚进入 12 月下旬的时候,我是满怀期待地准备好好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的,当时非常自信地觉得今年自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直到 12 月最后两天,翻看了这一年的日记后,我才又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仍然处在「愚昧之巅」。在这两天,有很多瞬间我不想再整理年终总结了,就像在 3 月的某一个瞬间突然决定不去自己的毕业典礼一样,可是等心情平复之后我知道很多变化和新的理解仍然是值得记录和分享的。

这次我不想再像去年一样按时间和事件来把 2023 年的时间轴切块罗列,而是从一个横切的视角,尝试记录发生在全年的事件给我带来的不同思考和感悟。

Dating app、人生简历和形象管理

我今天彻底理解了一件事:女朋友,首先应该是朋友,如果去掉了爱情,两人就没啥可说的了,去掉了心动,两人就没啥好交流的,那没意思。

我觉得 dating app 的 profile 就是人生简历,你需要展示全面的你,比工作简历还难写,我有时候会改一小块,然后看看最近「喜欢我的人」的增长有什么变化。

所谓的「dating」是我今年除了工作之外的隐藏主线,虽然说从 2021 年底其实就开始刷 dating app 了,但今年确实和去年的感受有所不同。

首先,我必须帮助怀有「dating app 上的人不是都不正经吗」看法的读者破除对 dating app 的偏见。Dating app 是一大类型的 app 的总和,而不只是一个 app。就像购物网站有大部分都是假货烂货的,也有只卖「官方旗舰店」的或是「严选」的一样,dating app 中有更倾向于擦边的,也有更倾向于认真找对象甚至于像相亲一样直接的。同样,就像购物网站的前一类中也有好东西,后一类中也有假东西,dating app 的前一类中肯定也有正经人,后一类中也有不正经人。所以在 dating app 上认识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你想找什么样的人、是否用了适当的 app、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再来说我的感受。在不断的认识、见面、甚至于真正的「dating」的循环中,我不断地调整我的 dating app profile,以期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值得展现的一面。很多时候我感到自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优势,感到自己所擅长的兴趣爱好很贫瘠,于是我又不断地想去学习、见识更多事物,以此来更新我的 profile。进而我意识到 dating app 的 profile 实际上是一种「人生简历」,它就像找工作的简历一样,区别在于因为在找人生伴侣,所以需要更全面地介绍自己的人生。

尽管很多人会说,长相不重要,但其实在 dating 的逻辑里,照片和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 2023 年我首次尝试了烫发、染发、夹板、遮瑕膏等,继续用了香水,学习改进了穿搭,虽然最终仍然远远称不上帅,但确实相比去年的形象有了很大改善。

这两年刷 dating app 的经历虽然带给我不少焦虑,但其中很多成为了我提高自己的动力,确确实实地让我进步了很多。除此之外,这些经历也让我更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

然而,我还是会时常困惑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做的事,到底是不是我想做的事?

我开始怀疑,我做的那些事情,旅游、听某某的歌、看演唱会、调酒、写 app、学吉他等等等等,到底是我真的喜欢,还是只是为了发朋友圈,为了增加和别人聊天时候的谈资?

这一年我做了很多事情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扩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主要包括读了 18 本书(虽然其中有几本编程相关的书「充数」),看了 54 部影视剧(不算多,且没有完成年初定的 66 部的目标),看了 12 次演出/展览(包括演唱会及其录像、音乐节、脱口秀、美术展),旅行了 5 次左右,入门了一点调酒,入门了一点吉他,开始听更多种类的音乐,工作地点 relocate 到了新加坡,以及一些可能已经忘掉的事。

虽然看起来还算充实,也不乏有人称之为「成功」,可我经常会思索自己做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许可能源于刷 dating app 产生的焦虑,或许因为需要在朋友圈子里拥有谈资、得到认可,又或许有一些我确实真的喜欢。在这个「扩展见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想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想知道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走什么样的道路,可是很难得出结论,我好像想成为任何人、想走每一条道路。可这显然是贪婪的,是不可能的。什么都想做的结果是什么都只能浅尝辄止。

在和朋友、和自己反复对话后,我对这个问题的最新理解是:至少,为了谈资而发展某项兴趣,并不是过错,而是人之常情,因为人本来就是通过社会关系而存在的;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必须在各项活动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么几个去深入,而其它的则应该抱以非常松弛的态度,有时间做最好,没时间做那就不做,不该为此感到难受。

最初理想的再现,某种程度的重生

十年前的 9 月,高二的我发布了第一个 iOS app 的第一个版本到 App Store,兜兜转转十年后,我又开始在业余时间写 app 了,复健的第一个 app 写个用来分享文字摘录的小东西,摘录个同样是大约十年前读的去年又读了一遍的王小波书信作为演示,以示对人生往复的感慨。

在开始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终于领悟到,我对代码优雅性的追求其实不过是对人类完美心智和完美逻辑的追求和探寻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样在其他理科、工科领域,乃至文学、音乐、绘画、设计中,也都可以进行这种追求和探寻。编程,于我此前所说的「理想主义」而言,就是刚刚所说的对完美心智和逻辑的追求的一个具体形式;而它作为一件工作中从事的活动而言,或者说从工程意义上而言,就只是为商业服务的工具。编程是我追求完美的启蒙形式,但我意识到哲学才是这种追求的最本质形式。

值得庆幸的是,在过去一年的诸多尝试中,我找回了两件小时候就感兴趣,但在读研时 995 甚至一度 9117 的不知道为谁而做的工作中逐渐忘记的事,那就是独立 app 开发和哲学。

虽然只是写了一个极小的 Apple Books 辅助工具,用来熟悉 SwiftUI,但这让我意识到十多年前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促使我开始学编程的最初理想还在。除此之外,我理解了我写 app 的目的不在于追热点、做用户想用的东西赚钱,而在于表达自己对一项活动(记日记、读书、记笔记、目标管理等等)的工作流的理解,做自己想用的东西,同时向用户推广它的理念,顺便赚钱。碰巧我在某期讲咖啡店的播客中也听到一个咖啡店老板说,自己是因为有想表达的东西而开店,当时就感觉很有意思,不同行业的思想是相通的。

哲学则似乎是一个从更小就一直在瞎想的主题。高中毕业时候参加自主招生的简历上赫然写着「努力了解万物背后的原理,探寻真理的脚步永不停歇」,在开始认真读了一些哲学书之后我才终于明白那个时候我的理想的最根本形式其实就是哲学。我无法停止思考那些简单而深邃的哲学问题,但我知道没有知识积累的思考极可能是朴素而幼稚的,所以我想首先通过理解过去伟大哲学家的思想来强化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为自己的思考提供更好的支撑。

2024 年做什么?

虽然之前说 2022 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可是现在来看,2023 年仍然还只是在开始之中——只是开始了一些事情,没有什么里程碑式的进展。在有了上面的种种感悟之后,我想我会在新的一年尝试更专注一些,不再追求数量,而是追求深度,在一部分已经开始的领域中深入一些。还是像去年一样列一些或抽象或具体的目标吧:

  • 降低对物质的欲望,保持生活精简;
  • 减少抱怨和对别人的羡慕,摆脱年龄焦虑,沉淀自身;
  • 保持理想主义,只在顺便的时候追求物质利益;
  • 读完《西方哲学史》和可能的其它相关书,入门西方哲学;
  • 读完传说中的神书《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 开发一个比较完整的 iOS/macOS app;
  • 学习吉他和乐理到一定水平,虽然现在也不知道能到什么水平;
  • 学会游泳,继续多抽空运动。

评论